红额亚马逊鹦鹉,又叫做红眼先亚马逊鹦鹉、黄颊亚马逊鹦鹉、红帽亚马逊鹦鹉等,属于攀禽类。它们[基本信息 作 者:韩寒(主编)、赵闯(绘图)、杨杨(撰文) 出 版 社:湖南科技出版社 出版时间:2012-10-1 页 数:364 字 数:54000 ISBN:978753-tamen ]的鸟喙比较强健,喙钩弯曲,上颌的关节可以活动,喙根部有腊膜,肌肉厚实。脚很短,但是粗壮有力,很能适应攀援和抓握生活。羽毛大多是绿色,眼睛的虹膜是桔色,翅膀的转弯处有少量的红色点缀其间,羽毛的边缘部分是黄绿色。翅膀的飞羽以及翼角都是紫蓝色并泛着光芒。生活在南美洲北部以及墨西哥、巴西附近的亚马逊流域。
一、红额亚马逊鹦鹉的外形特征
红额亚马逊鹦鹉的身体长度大概为31-36厘米,体重约有314-485克,是中型的亚马逊鹦鹉,羽毛大多是绿色,眼睛的虹膜是桔色,翅膀的转弯处有少量的红色点缀其间,羽毛的边缘部分是黄绿色。翅膀的飞羽以及翼角都是紫蓝色并泛着光芒。脸颊上方和耳羽都是**,有的鸟身上有橙色或者是红色羽毛点缀着;翅膀的次要飞行羽是绿色,向尖端延伸着深蓝色;尾巴是绿色,尾巴尖端是黄绿色。鸟喙是牛角色,夹杂有深灰色。各个亚种的差异在于,面部的颜色有黄、绿、蓝之分,共同的是它们的颜色都非常的亮丽鲜艳。幼鸟的额头只有少量的红色,只有随着年龄的增长才会比较明显。
二、红额亚马逊鹦鹉的习性特征
红额亚马逊鹦鹉的性格非常活泼,通常都是成对或成群活动,很多时候都是一百多只的鸟儿**在一起,在寻找食物[食物是指能够满足机体正常生理和生化能量需求,并能延续正常寿命的物质。]的时候甚至更多。生活在在各种林地,包括热带稀树草原、热带雨林区、农耕地、红树沼泽等海拔1100m以下的区域。
主要的食物是水果,特别是柑橘类、棕榈树的果实和芒果等,喜食植物嫩芽,浆果,花朵,坚果以及种子等。通常在树上觅食[觅食是动物生存行为中的一种基本方式,指动物到处搜寻食物吃。],有时候也会到农耕区或者果园觅食。在中间以及空了的枯树上面筑巢。 它们的警惕性很高,除了觅食的时候,其他时间一般都比较安静,不会到处飞来飞去,只有清晨或者是傍晚的时候会比较活泼,飞行的时候往往也会大叫。其他时间都在树上休息。
三、红额亚马逊鹦鹉的栖息方式
红额亚马逊鹦鹉常年分布在南美洲北部以及墨西哥、巴西附近的亚马逊流域,包括伯利兹,委内瑞拉,巴西,巴拿马,哥伦比亚,尼加拉瓜,哥斯达黎加,墨西哥,厄瓜多尔,洪都拉斯,危地马拉等地。栖息在棕榈树林、森林以及开阔的平原林地和农耕区等。
四、红额亚马逊鹦鹉的繁殖方式
红额亚马逊鹦鹉的繁殖期[繁殖期,在一年中,动物进行繁殖活动的时间。]是在2-6月份之间;一窝大约可以产下2-3枚卵,有的时候会有4枚,卵为椭圆形,*白色。孵化期为28-30天,羽毛长成需要8个星期。雌雄亲鸟共同抚育长大,羽毛成型后还需要父母照料三四个星期,不能够完全**开来。
本文由宠物迷 宠物之家栏目发布,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朋友圈,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“红额亚马逊鹦鹉的繁殖方式-外形特征-习性-图片”